畜禽养殖异味减排技术要点
畜禽养殖异味减排是改善养殖环境、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,以下为技术要点及综合治理建议方案,请广大养殖场(户)参考。
一、源头控制技术
1.饲料优化
(1)低蛋白日粮:精准配比氨基酸,减少粪尿中氮含量(可降低10%~20%氮排放)。
(2)酶制剂/益生菌:添加植酸酶、非淀粉多糖酶等,提高饲料消化率,减少粪便硫化物产生。
(3)纤维调节:适量增加可溶性纤维,降低粪便ph值,抑制氨气释放。
2.养殖工艺改进。
(1)干清粪工艺:采用刮粪板、传送带等机械清粪,减少粪尿混合(比水冲粪降低异味30%以上)。
(2)漏缝地板 及时清理:减少粪便滞留时间,避免厌氧发酵产臭。
二、过程管理技术
1.圈舍环境调控
(1)通风系统:负压通风 智能控温,冬季最小通风量≥0.4m³/(h·kg)。
(2)除臭设备:安装紫外线-光催化氧化装置或等离子除臭剂,对氨气、硫化氢去除率可达60%~90%。
(3)垫料管理:使用锯末、稻壳等吸氨材料,定期更换或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等抑菌剂。
2.粪污收集与贮存。
(1)密闭式粪污池:顶部覆盖hdpe膜,配备生物滤池排气系统,减少挥发性有机物(vocs)逸散。
(2)酸化处理:调节粪污ph至5.5-6.0(添加硫酸亚铁),抑制氨气生成。
三、末端处理技术
1.生物处理法。
(1)堆肥发酵:高温好氧堆肥(55-65℃维持7天),添加10%~20%秸秆调节碳氮比,臭气浓度降低70%以上。
(2)生物滤池:填充腐熟堆肥、树皮等滤料,停留时间30~60秒,对h₂s去除率>85%。
(3)沼气工程:厌氧消化产生沼气,配套生物脱硫塔(去除h₂s效率>95%)。
2.物理化学法。
(1)化学洗涤塔:用稀硫酸吸收氨气,用次氯酸钠氧化硫化物,适合集约化养殖场。
(2)活性炭吸附:针对低浓度臭气,定期更换或再生炭材料。
3.植物净化法。
(1)绿植隔离带:种植臭椿、夹竹桃等抗污染树种,宽10~20米,吸收nh₃、粉尘。
(2)人工湿地:构建下行-上行流湿地系统,cod和氨氮去除率分别达50%~80%。
四、监测与智能管理
1.在线监测系统。安装nh₃、h₂s传感器,联动通风设备(阈值设定:nh₃≤20ppm,h₂s≤5ppm)。
2.大数据分析。结合养殖量、天气等数据预测臭气产生峰值,提前调整处理工艺。
五、典型案例
生猪养殖场:采用“饲料酸化剂 机械刮粪 密闭式沼气池”组合技术,周边氨气浓度降至0.5mg/m³以下(国标≤1.5mg/m³)。
蛋鸡场:使用“生物滤池 植物喷雾”系统,异味投诉率下降90%。
六、注意事项
(1)经济性:优先选择运行成本低的技术(如堆肥、生物滤池)。
(2)协同处理:异味治理需与粪污资源化(有机肥、沼气)结合,提升综合效益。
(3)定期维护:清理通风管道、更换滤料,避免设备失效。通过以上技术组合应用,可显著降低异味排放,实现环境友好型养殖。具体方案需根据养殖规模、畜种和气候条件优化设计。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