油菜丰产关键技术
做好整地、选种等播前预备工作1.整地、开沟
切实做好油菜田厢沟、腰沟、围沟的三沟配套、相连,排灌方便。
水田:厢沟深20~25cm、宽30cm;腰沟25~30cm、宽50cm;围沟25~30cm、宽50cm。
旱地:厢沟15~20cm、腰沟20~25cm、围沟20~25cm。
2.选好种、良种
两熟区应选择适宜湖南省种植的耐密植、宜机收高产高油双低油菜品种。
三熟区应选择耐寒、耐渍能力强、生育期180d左右的双低高油油菜品种。
根肿病较重的地区尽量选择根肿病抗性强的双低油菜品种。
适时适量播种,施足底肥1.依据播种时间定播种量
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宜播期,宜早不宜迟。
两熟制冬油菜直播一般在9月20日至10月20日之间(9月播种量250-300g/亩,10月份播种量应加大到300-400g/亩);
早熟油菜一般在10月20号之前(播种量300-400g/亩),最迟11月初(播种量400-500g/亩)。
注意:播期每推迟5-10d,播量增加50g/亩。
可采用精量播种机械,一次性完成开沟、旋耕、灭茬、施肥、播种、覆土等全部油菜播种环节,部分机械还带有封闭除草功能。也可选用撒播、无人机飞播等,尤其要注意做好整地工作,并适当加大用种量。
2.施足底肥
播种时施复合肥30-40kg/亩(n׃p׃k=15%׃15%׃1),或以腐熟的人畜粪、厩肥、土杂肥、饼肥等农家肥做底肥。
3.适量灌溉
播种时土壤含水率不同,油菜出苗均匀度不同,土壤含水率过高(60%以上),则出苗均匀度变差,需做好排水;含水量在40%以下,可灌一次跑马水,或及时进行沟灌,注意水不能没过厢面,以免带走油菜种子。
及时查田,做好田间管理1.适时查苗,适密增产
两熟区油菜1.5-2.0万株/亩以上;
三熟区油菜2.5-3.5万株/亩;
移栽油菜5000株/亩以上。
过密则需去密留稀,去小留大、去弱留强、去病留健,确保适宜密度;断垄缺苗则需在4-5叶期移栽壮苗,补苗后要及时浇水,提高成活率。
2.病虫草害综合防控
可在播种或移栽前灭茬、除草,播种后使用土壤封闭除草剂;3叶期左右使用单子叶除草剂去除单子叶杂草;6叶期左右使用双子叶除草剂去除双子叶杂草。
苗期重点防控猿叶虫、跳甲和蚜虫等。
猿叶虫可用50%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成虫,50%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0%杀灭菊酯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幼虫;
跳甲可用0.3%印楝素乳油800~1000倍液、48%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、10%氯氰菊酯乳油2000-3000倍液等喷雾防治;
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7%百树菊酯乳油适量稀释防治蚜虫。
可结合肥、调节剂等开展一促四防。
苗期防范根肿病(抗性品种或播前40-60kg/亩石灰氮治理土壤);
初花期无人机喷施(氟唑菌酰羟胺,杀菌剂)防治菌核病;
收获期防范病毒病。
各生育期均需防好霜霉病。
3.做好水肥管理
播种后如遇连阴雨天气,应及时排水降渍。冬季干旱应及时灌溉,春后若雨水太多应及时清理三沟,保证排水畅通。
根据土壤肥力及田间油菜长势,及时做好追肥工作。
4.视苗情,及时开展田间调控
3叶期视苗情,叶面喷施15%多效唑,实现壮苗越冬。直播油菜苗期密度过大的田块,可叶面喷施多效唑增强抗倒性。
冬前苗势偏旺田块,于12月上中旬叶面喷施烯效唑或多效唑;薹花期不宜喷施多效唑控苗,以免影响油菜授粉结实。
渍害严重喷施新美洲星、碧护等提高抗性;灾后追施5kg尿素,促进营养生长。
可增施磷钾肥及腊肥,也可在入冬时多效唑、冬至喷施新美洲星等,提高油菜抗寒性,预防冻害发生。
适时机收1.联合收获
90%以上植株外观颜色全部变黄,分枝抬起,主茎顶端不饱满的角果能裂开,籽粒含水率20%-25%;成熟度应达到85%-90%,选用带割台收割机可有效降低机收损耗。
2.分段收获
割晒:全株70%-80%角果呈黄绿至淡黄,分枝角果基本褪色,种皮由绿色转为红褐色,籽粒含水率35%-40%;50%角果变黄,籽粒变棕。
捡拾:后熟5-7d,籽粒含水率15-20%,籽粒和角果含水量11%-13%时捡拾脱粒。
注意:雨季来临时不可采用分段收获。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